新闻中心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开展2026年度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2025-08-10  | 来源:科技处

各部门: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落实《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扎实推进《贵州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升基层科普服务能力,丰富基层科普供给,推进新时代贵州科普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持续提升,根据中国科协、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省科协决定开展2026年度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工作。我校教职员工可以申报的项目以及具体要求如下

一、项目类型及申报要求

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坚持“重示范、强基础、补短板”的工作方针,以项目方式实施,我校教职员工可以申报:“科普社区益民工程”、“科普能力提升工程”、“科普示范创新工程”三类项目。

(一)科普社区益民工程

核心目标:提升社区居民(重点是城镇劳动者、老年人、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资助对象:社区、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科普场馆、各级科协等。

资助数量:计划实施40-60个项目。

资助资金:每个项目10-20万元。

重点绩效指标:

1. 实现科普有效覆盖:实施区域建设社区科普驿站(或社区微科普馆、科普活动室)等科普阵地不少于1个,开展主题科普活动15场以上,惠及居民2000人次以上,“一老一小”参与率达50%以上。

2. 开展科普专项行动:联合相关单位或科技社团开展健康卫生、食品安全、防灾减灾等专题讲座、培训10次以上;每季度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不少于2场;惠及居民2000人次以上。

3. 推进智慧生活普及:开展智能设备使用培训10场以上,实施区域居民基础数字技能掌握率达70%以上,实施区域防诈骗宣传覆盖率达90%以上。

(二)科普能力提升工程

核心目标:提升项目实施单位自身的科普内容开发、活动策划组织、传播推广、资源整合等核心能力。

资助对象:学校、企(事)业科协、科研院所、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各级科协组织及具备科普职能的机构。

资助数量:计划实施20-30个项目。

资助资金:每个项目20-30万元。

重点绩效指标:

1. 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新时代需要,着眼科普综合能力提升,培训基层科普志愿者(或科普信息员)200人以上,组建流动科普服务队或民族科普工作队;开展科普活动20场以上,服务乡村或社区5个以上。

2. 设施设备升级‌:为乡村、社区、基层科协、科技社团等配备/更新VR、数字展板等科普设备,实现设施优化升级,促进科普服务效能提升,实施区域受众增长50%以上。

3. 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微科普云或科普宣传平台,集聚科普图文、音视频等优质科普资源,实行分类服务和精准推送,点击总量不少于1万次。

4. 科普品牌打造:构建专业科普内容体系,建立用户共创生态,建成特色科普活动品牌1个,参与公众对品牌认可度达80%以上。

(三)科普示范创新工程

核心目标:支持探索科普新理念、新内容、新形式、新机制、新业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科普创新示范模式和优秀案例。

资助对象: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示范意愿的各类机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科协所属科技社团、社会组织、科普场馆、基层科协等)。

资助数量:计划实施5-10个项目。

资助资金:每个项目20-30万元。

重点绩效指标:

1. 特色科普资源创作与传播:创作本土化、有地域特色的原创科普作品20项(短视频、AR等形式)以上,传播触达20万人次以上。

2. 数字化与智能化科普应用: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地图等技术开发智能化科普产品,线上平台使用量达10万人次以上,或线下场景服务量1万人次以上。

3. 实现多元协作与跨界融合:联动科技小院、贵州省博士创新站、科普教育基地等开展科普活动20场以上,在实施区域组织1次以上主题青少年科创科普赛事。

二、申报时间与流程

我校推荐申报的项目:每一个子项只能推荐1个参与省科协评审,推荐申报的项目总数为3项。因此,学校将组织专家评审后择优推荐

申报时间:2025年8月22日(星期五)前,逾期不予受理。

申报流程:各部门组织拟申报科研人员统一以部门形式,8月22日前将申报书(附件2)、项目推荐汇总表(附件3,)及其他申报辅助材料,以部门的形式(一式一份)提交到科技处谢健老师处:18798087961,电子申报书及相关材料发送到邮箱565258711@qq.com,电子版与纸质版保持一致,电子档材料按“部门全称+姓名+2026年度贵州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申报材料”命名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版材料不用盖章,学校组织专家评审后统一盖章。

三、联系方式

联 系 人:谢   健18798087961

电子邮箱:565258711@qq.com


                                                                                                    科技处


上一条:转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关于征集创新药物研发中医药领域专家的函的通知 下一条: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遵义医科大学2025年科学技术联合资金申报指南

关闭

版权所有©遵义医科大学科技处  ICP备案号:黔ICP备06003261号-2

地址: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学府西路6号 电话:0851-28609676   传真:0851-28609493  邮编:563003  Email:zmukjc@zm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