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科技强国梦需要着力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科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两会期间,就营造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接受了《中国科学报》专访。
问: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科技三会”上发出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您认为推动科技发展、加快创新步伐,最重要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国际背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美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结构调整期,期望通过创新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进而重塑国际竞争秩序。我国转型发展与这一时代潮流不期而遇,能否乘势而上、推动发展迈上更高台阶,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双轮驱动,把发展动力及时切换到创新引擎上来。
从国内看,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我们完全有条件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把经济下行、结构调整压力转化为发展动力。从科技创新基础看,我国科技创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技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现了由原来的全面跟跑向跟跑、并跑甚至在一些领域领跑的重大转变;科技人力资源超过8100万人,全时研发人员总量380万人年,居世界首位;研发投入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数量居于世界前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创新由跟跑向并进的转变,势必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基础和关键在于形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形成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社会组织紧密互动的国家创新体系。可以说,包括有利的政策体系、健全的体制机制、浓厚的文化氛围等创新环境,是国家创新力最关键的“软要求”,必须摆在与研发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
问:您认为优化创新环境、厚植创新文化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
答:优化创新环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键在于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要着力聚焦“松绑”、“放权”、“包容”、“激励”这些关键点。“松绑”,就是要进一步减少对科研机构的行政干预,逐步消除“行政化”“参公管理”“官本位”等做法对科技工作者的干扰,让他们确保六分之五以上的时间搞科研,以“安、专、迷”的精神潜心钻研。“放权”,就是要进一步下放科研管理权限,使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在选题、经费支配、用人等方面有更大自主权。要去除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扩大科研自主权,激发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创新活力。改革经费拨付方式,加快从竞争性项目支持为主向科研基地预算稳定支持为主转变,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顶尖科研机构。“包容”,就是要营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包容科技工作者个性,鼓励其张扬特长,宽容其探索创新中的失误失败,宽容不同的学术观点甚至离经叛道的“异端学说”,让其放胆探索求创造。“激励”,就是要体现知识价值的分配原则,让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要在改革中形成以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为骨干、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探索性研究为生力军、竞争协同机制为纽带的科研开发体系。完善符合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交融支持、稳定投入与竞争支持互补、绩效挂钩的科技投入和政策体系。健全上下游通畅、产学研金结合的创新和转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健全完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估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等创新机制。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机制,采取优惠政策吸引海外高层次人员回国创业创新。
厚植创新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必须重视尊重创新人才个性,为创新营造宽松的人文环境,切忌用一种模式去培养人才,以一个尺度、一刀切方式去选拔人才,更不能扼杀创新意识和创新欲望。要营造机会均等、地位平等、学术民主、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特别要注重向30、40岁的正值创造力黄金期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倾斜,创造一个平等争论探讨学术的平台,使更多创新思想火花在观点碰撞和灵感闪现中迸发。加强对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大学生和研究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诚信的培养,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对科学家精神和科学家典型的宣传,在全社会倡导崇尚理性、尊重知识、勇于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
总之,优化创新环境的核心和关键,还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部分委员时强调的,加快形成有利于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体制机制,遵循知识分子工作特点和规律,让知识分子把更多精力集中于本职工作,把自己的才华和能量充分释放出来。
问:科协在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始终是科协组织服务科技工作者的一项核心任务。2015年1月,中国科协推动制定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发挥第三方评估优势,围绕国家重大科技政策落实开展了系统评估,积极推动相关政策落地。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科技三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协认真履行好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的职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动创新环境建设:
一是组织开展“创新争先行动”,搭建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平台。根据新时期科技创新“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充分调动8100万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投身到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程中,围绕“前沿探索”、“短板攻坚”、“成果转化”、“社会服务”4个方面,奋力拼搏,敢为人先,使科技工作者在“创新争先”中名利双收、形成示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平台,围绕企业转型升级“卡脖子”问题和共性技术需求开展攻关,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实现学会资源与区域发展动力转换转型升级的有效对接。搭建人才协同创新平台,编制《国家引才目录》,加入《华盛顿协议》实现工程师资格互认,为国家人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联合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实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程,开展科普援藏援疆专项行动,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贡献。
二是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科技工作者在职业生涯早期充分融入全球研发网络。聚焦科技发展前沿,以中国科协年会为龙头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实施中国科协学术会议质量提升计划,培育重点学术交流活动品牌。联合财政部等六部委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启动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深入实施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从源头上推动我国科技期刊质量的提升。举办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生命科学大会等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推动我国在前沿领域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交流。加强与国际主要对口组织的交流合作,拓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渠道,推进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依托深圳前海、上海自贸区、武汉光谷、苏州工业园、成都高新区等创新创业密集区,建设海外人才离岸创业基地,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加快网上科协建设,着力打造科技人员发布成果、建立合作的重要渠道和网络社区。
三是托举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深入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探索对科技人才职业生涯早期扶持的有效路径,重点资助32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选题开展原创性研究,连续三年给予稳定支持,帮助他们在创造力黄金时期做出突出成绩,成长为国家主要科技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重要后备力量。首批182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在科技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响,第二批遴选确定新增入选者206人。带动中国水利学会等设立“青年人才助力计划”等配套项目,扩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资助范围,建设青年人才蓄水池,推动形成体现学术价值导向的小同行评价机制和人才发现培养机制。
四是改革完善科技人才推荐表彰奖励机制。推动两院取消推荐(提名)院士候选人中的单一渠道限制,更加不拘一格举荐人才。召开修订《国家科技奖励条例》专题座谈会,组织国家奖励办负责同志听取青年科技工作者意见建议。突出对科技人物的奖励,不断提高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奖项的影响力。在“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增设“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在“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增设“中国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奖,并在中国科协九大上予以表彰。今年,还将在压缩合并一批奖项的基础上,新设立“创新争先奖”和“杰出工程师奖”,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人物奖励体系。
五是推动设立“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大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氛围。联合科技部等部委推动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国务院已经批准。届时,中国科协将会同各方面力量,突出创新争先主题,精心组织实施好各项活动,综合运用激励手段,动员8100万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在国家创新发展主战场建立新的功勋。
六是加强科学家典型和科学家精神宣传,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截至2016年底,已实施450余位老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在此基础上建设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推出“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并在全国范围进行巡展,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作用进一步凸显。深化“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打造形成一批“紧扣时代主题、传承校园文化”的红色经典,推动加强高校思政建设。针对论文发表中的不端行为果断亮剑,联合教育部等部委出台《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面向高校学生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把学问和人格融为一体,坚守学术操守和道德理念。
七是创新升级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创新热情。与中央电视台携手开启中国青少年科学素质大会。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明天小小科学家”等品牌活动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创新英才计划、高校科学营活动形式,覆盖港澳台和内地1800多所学校的1万余名高中生。建设在线学习资源,开展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培训,探索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和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
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协组织的殷切期望和重要指示,是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2017年,中国科协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坚定信念、大胆改革、积极作为,切实把在全社会营造创新环境、培育创新文化,作为重大任务,使科协组织真正成为党领导下团结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人民团体,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努力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