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成立鉴定委员会,对我校庹必光教授团队的《肠粘膜上皮细胞碳酸氢盐分泌及其机制的研究》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
庹必光教授及其团队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肠粘膜的碳酸氢盐分泌及其机制的研究。该项目发现了雌激素对十二指肠粘膜碳酸氢盐分泌的调节作用,揭示了调节碳酸氢盐的转运蛋白CFTR功能活性的一个关键调节分子PI3K,及新的碳酸氢盐转运蛋白SLC26a6在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功能作用,并发现了一些新的碳酸氢盐分泌的调节分子或调节物质,进一步阐明了十二指肠粘膜碳酸氢盐分泌的细胞分子机制及胃酸相关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以上研究在国际消化病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雌激素对十二指肠粘膜碳酸氢盐分泌调节的研究,解释了长期以来一直不清楚的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性别差异的原因,获得了国际同行权威专家的积极评价,在国际上开创了雌激素及其受体在十二指肠功能作用的研究。
该项目主要发表的21篇SCI论文,其中3篇发表在国际胃肠病学领域最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1篇发表在《PANS》,总影响因子为116.8288分,已经被国际SCI收录文献他引394次。另外,该项目在《Gastroenterology》发表的被SCI收录论文摘要19篇(SCI影响因子达264.594分)。
《Gastroenterology》编辑在该发表论文的当期杂志封面对该团队的研究作为亮点进行了推介,认为“该研究解释了消化性溃疡发生的性别差异的原因,雌激素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保护作用对于绝经期后的妇女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世界著名胃肠病学家、美国纽约Mount Sinai医学院教授Baron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通讯对该研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世界著名胃肠生理学家、瑞典Uppsala大学教授Gunnar Flemstrom在《Faculty of 1000》上对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结果解释了十二指肠溃疡发生的性别差异,有助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新的治疗方法的开展。”Baron教授是世界胃肠病学界的老前辈,1966年在《Gut》上发表论文表明雌激素能够治疗消化性溃疡,但他一直不清楚雌激素能够治疗溃疡的原因,Baron教授认为“该研究解释了雌激素治疗消化性溃疡的原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其网站首页的基金要闻也对该研究进行了报道,科学网、生物谷、人人网、科普之友、和讯网等相继转载报道。
综上,该项目经专家组鉴定为科技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