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下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下午15时,遵义医学院校领导田宗远、刘建国、蔡善君,与学校教师、研究生及本科生500余人,在新蒲校区人文楼1楼道德讲堂,集中观看2017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我校珠海校区、各二级部门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视频同步收看报告会。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报告会致辞中指出,党的十九大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描绘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这些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将深刻影响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创新成为新时代重要的精神气质和文化价值导向,创新的时代特征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精神、文化理念和价值导向。诚信不仅仅是学术共同体、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应当秉持的职业守则,也应当成为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研究的学术训练和科学道德规范,是以科学为业的“两个轮子”,是在科学殿堂中探寻求索的“两个翅膀”。要通过科研人员的“自律”、制度建设的“他律”和社会大众的监督实现对学术不端的“零容忍”,不给“稗草”在学术共同体中生存的机会。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院士作了题为严守学术道德,弘扬学术精神的报告。强调了学术道德的重要性,青年学者要格外重视。李院士以自身在教学科研第一线40余年的学术生涯告诫广大青年学者恪守学术道德的可贵性,以现实的例子告诫教师及学生学术不端的恶劣性质及后果。建议广大青年学者及学生,坚守红线、树立红心、永做红军。坚守学术道德。追溯历史,伟大的科学家不仅有卓越的才能,更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当代青年任何时候都要将国家命运与自身紧紧联系在一起。科研是一种修行,要修炼科研方法,也要修炼品行,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成为时代发展的红军。
清华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邱勇院士作了题为在新时代成就精彩的学问人生的报告。他指出,十九大召开,举世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本科生阶段为独立生活做准备,研究生阶段是开始明确自身努力目标,为选择事业做准备。做学问要有执着的创新精神。邱院士结合自身的科研学习经历,告诫广大学生在求知的路上应不断创新不畏失败。重视学科交叉,打破人文与自然科学的隔膜,提升学术境界的同时提升人生境界。做学问要有严肃的态度,持久的追求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院士作了题为建设科学道德高地,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报告。他指出,科学诚信推动国家发展。我们生逢盛世,我国当前对科学的关注和支持历史最高。创新引领时代发展写入党章。学术诚信和科学道德的价值和意义,科研工作者应该实事求是,恪守科学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这是一切科技工作者的道德准则,是科研工作的基石。在世界科技创新道路上是没有捷径的。以切身案例,克服浮躁,攻坚克难。这个时代年轻的科学家,要感恩时代和国家的给予。踏实做人,潜心做学。欲速则不达,切勿急功近利。
在集中收看报告会后,我校师生获益良多,更进一步的领悟到十九大的精神。在科学研究的路上不畏艰难险阻,不畏失败挫折,积极主动的发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继续坚持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科研态度,恪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撰稿:金靓、摄影:张在磊)





科研处
2017年11月15日